关于市政协第八届三次会议第30号提案的答 复

时间:2024-12-10 来源:政府督查室

魏重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汉代历史文化资源整合,拓展文化旅游领域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沁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不断加大发掘、保护、利用历史文化名人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0年9月--2023年9月,沁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文化馆经过多方搜集整理资料,编纂出版了《 沁阳历史名人》,书中收录先秦及近现代时期238名沁阳历史名人(人物传81人,列表人物157人)。2022年12月,组织编纂出版沁阳历史文化丛书《怀川集》。

  目前, 沁阳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项,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项,焦作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1项,沁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3项。包含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类,内含“仁义胡同的故事”“丁兰的传说”“郭巨的传说”“何瑭的传说”“曹瑾的故事”等。

  2007年2月,“郑王词曲”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8年5月,“爱科技的音乐王子-朱载堉科学艺术成就展”在中国科技馆二楼恐龙广场隆重开幕。沁阳市朱载堉礼乐文化展示被河南省社科联评为2023年度社科普及优秀活动项目。2023年11月24日至12月20日在市文化馆一楼展厅举办“当算盘遇见朱载堉”——中国珠算文化展沁阳特展。朱载堉纪念馆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近几年争取非遗保护资金55万元,朱载堉名人文化效应不断增强。

  为研究李商隐诗文,推动李商隐文学创作注入新活力,沁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积极主导,市文化馆、市文联、市作家协会联动共建,成立了沁阳市李商隐文学研究会。创办了《李商隐诗刊》杂志,先后开展了“诗乐同乡”主题诗会和李商隐爱情诗会、纪念李商隐诞辰1210周年“同题诗会”比赛活动、李商隐“佳句金对”比赛等一系列活动。2020年12月,“李商隐的故事”被公布为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李商隐纪念馆正在积极筹备开馆,将全方位展现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学成就,预计2024年5月开馆。

  我市现有的汉代历史遗迹主要为墓葬和出土的汉代陶器等文物,其中墓葬遗址10处,省保邓禹墓1处,其余9处期城、马武冢、冯桥墓群、吴王冢、任守义冢、宽平遗址、尚香聚落遗址及墓葬群、小冢、王霸冢等为市县保;汉代可移动文物上级别共302件套,二级10件;三级292件。一般文物共计657件套。为进一步研究汉代历史文化,我单位已搜集整理我市汉代历史文化的相关文物、遗迹和传说故事进行了梳理,并逐步开展汉代文化的遗迹的保护和展示,积极争取省文物保护专项资金50万元,对省保单位邓禹墓实施了保护展示工程,对邓禹墓本体进行覆土夯实、周边杂草杂树等地被植物进行了清除、铺设了环形步道、种草植树等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使原来因历史久远和自然原因损毁严重的邓禹墓已焕然一新。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汉代文化的研究挖掘,加强对汉代历史文物遗迹的保护展示宣传和汉代文创产品的开发,不断丰富我市的历史文化内涵,涵养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实践,积极促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衷心感谢您对文化旅游工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