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市应急管理局2023年度法治建设工作报告

时间:2024-04-09 来源:市应急管理局

  一、主要工作举措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责任落实。市应急管理局高度重视依法治市工作,局党委书记、局长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履行好依法治市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职责;班子成员履行法治建设工作 “一岗双责”,严格落实领导班子年度述法制度。年内,局党委会、局长办公会多次听取依法治市有关工作情况汇报,研究相关工作,查找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对策措施;坚持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认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各类法律知识和党内法规,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同时,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加国家(省)应急管理部(厅)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班,通过集中培训、法治讲座、网上学法等多种形式,系统学习《宪法》《安全生产法》《民法典》等法律知识和局执法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开展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专题培训和考试,参考率100%,考试合格率100%,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并把学法考试考核成绩列入年度考核内容,促进全体人员自觉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将依法行政和法治宣传教育经费纳入财务预算,为依法行政和普法宣传资料征订、普法培训等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二)完善制度机制,推进依法行政。一是不断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印发了沁阳市应急管理局制度汇编,对议事规则、议事程序、决策执行以及会议制度、公文处理、请示报告、工作纪律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凡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要求通过部门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局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等一系列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后才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决定,确保了行政决策依法、民主。二是落实“三项制度”重点工作。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立、改、废情况及时调整并公布行政执法权责清单、岗责体系及行政执法流程图,制定印发了《沁阳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印发〈沁阳市应急管理局行政处罚案件办理程序〉〈沁阳市应急管理局行政处罚一般程序流程图〉的通知》;结合执法工作需要,配齐配强行政执法音像记录设备,根据执法实际对本单位“音像记录事项清单”中不符合执法实际的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并督促执法人员严格落实;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立、改、废情况,及时修订《关于调整安全生产违法案件审理委员会成员及修改工作规则的通知》,并认真做好落实工作。三是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对照本单位“三定”规定,按照我市审改办深化权责清单制定建设的要求,依据新修订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我局及时对权责清单进行梳理调整,对我局的权责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做了全面梳理、确认、划转工作,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工作,该取消的行政审批一律坚决取消,同时对省、市应急部门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积极做好承接工作。

  (三)强化依法监督,提升治理能力。一是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做好行政执法证件的日常管理、年度审验工作,按照市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安排,组织参加内部的专业法律知识考试和网上的综合法律考试工作,考核合格后取得执法证。2023年度,共2名执法人员参加行政执法资格考试,通过率达 100%;27名执法人员参加行政执法年度审验考试,通过率达100%。在行政执法工作中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行政执法人员做到全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二是制定并落实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坚持报本级政府批准并印发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强化依计划执法。采取双随机抽查、暗查、突查、安全“体检”等方式,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根据应急部、省、市工作要求,按照分级分类、属地监管的规定,对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特殊行业、重点领域,依法依规实行全覆盖的重点监管,并严格规范重点监管的程序;对其他行业、领域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2023年度计划监督检查包括危化、工贸领域生产经营单位288家,其中监督检查重点生产经营单位 63家,监督检查一般生产经营单位225家。三是严格落实“五突出”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行动。为推动重大安全风险防控措施落实落细,我局立足实际,提出了23项重点内容。以“五个突出”(突出抓好组织领导、关键少数履职、部门督导帮扶、专家现场指导、群众有奖举报)为抓手,聚焦关键工作环节、抓实重点行业领域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面排查重大事故隐患,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行动开展以来,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5998家(次),排查一般问题隐患9640条,已整改9489条,限期整改151条;重大隐患77条,已全部整改完毕。我市在检查单位数、立案数、立案率、行政处罚额、行刑衔接、移送司法机关、约谈通报数、举报奖励等指标均位于各县(市、区)前列。四是“五位一体”重拳出击常态化打非治违。建立“打非治违”长效机制,以“五位一体”(畅通渠道、有奖举报;综合研判、制定方案;科学追踪、精准发力;多方协作、联合打击;行刑衔接、强力震慑)常态化开展打非治违工作,建立了“打非治违”合法企业和非法企业两本台账,共排查出合法企业3270家,关停取缔非法经营单位80家,办理“行刑衔接”案例4起,均已移交公安部门,其中已刑拘8人、取保候审3人,在全市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打非治违”工作受到上级部门充分肯定。

  (四)落实普法责任,助推法治社会建设。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和机关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按照市委、市政府《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 (2022—2026年)》和市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点要求,印发了《沁阳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宣传贯彻工作方案〉的通知》《沁阳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做好2023年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通知》等,采取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组织实施各类执法培训,线下培训主要采取干部大讲堂、专家讲座、驻点指导、跟班学习等形式,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宣传咨询日”等各类宣传活动,按时间段完成新修订的《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行政处罚法》《河南省行政处罚听证办法》等有关内容的培训和宣贯。向公众开展普法宣传、应急救援、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知识,广大群众和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防范意识得到提高。

  (五)制定“三单两册一函”,规范执法行为。创新出台“三单两册一函”(即: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企业严重违法处罚清单、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执法工作手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参考手册;常见违法行为提示函),全面规范执法行为,让安全生产执法既有温度又有力度,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力争在守牢安全底线、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对52家生产经营单位免于行政处罚,对37家违法单位实施了行政处罚,罚款218.42万元,起数和罚款数分别同比增长42.31%、14.06%。

  (六)健全完善监测图册,精准预警研判。“四图四册一平台”确保沁阳安澜。健全完善“四图四册”(监测预警图、风险防控图、转移避险图、应急资源图;工作操作手册、应急指挥手册、险要部位手册、应知应会手册),在强降雨来临时做到了心中不慌、提前部署、有的放矢,真正实现了挂图作战、重点突出、高效应对和及时处置。“应急指挥平台”全面整合公安、应急、水利、林业、农业等视频监控装置4400余个,确保突发情况随时调度、妥善处置。召开各类会商研判31次,发布预警提醒104期,精准预判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2次,学习强国、中国日报网等媒体充分肯定了我市的做法。“五图两册一网”夯实森林防火基础。创新打造“五图两册”(监测预警图、风险防控图、应急资源图、转移安置图、网格管理图;应急指挥手册、应知应会手册),全面梳理基本情况、物资队伍、风险要素,突出应急处置、防火重点,做到高效处置、快速响应。打造云监控平台“一张网”,实现主要林区、避险重点村、重要路段路口的实时监测,切实筑牢安全防线。实行村级“一带五”制度,由每名村干部各负责联络5名灭火队员,一旦发生火灾,森林防火村庄能快速集结起50人以上的扑救队伍,确保火灾扑救打早、打小、打了,得到了省、市防指的充分肯定。

  二、存在问题

  一是法治建设工作业务量大,头绪多,存在紧抓工作大项,遗漏工作小项的情况。

  二是存在对专业人员数量需求多,但人员专业素养较低,与担任工作需要有较大差距,难以满足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工作需要。

  三是行政执法各类数据系统繁多,存在一次执法行为产生多次执法系统填报要求的问题,各执法系统不兼容,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拖慢了工作进度。

  三、2024年工作计划及意见建议

  一是强化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坚持局班子会学法制度,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法治队伍建设,开展执法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加强执法系统的横向交流,定期组织开展综合法律知识和业务培训学习,注重对执法人员的执法业务指导,促进系统内法律统一适用,提高执法人员办案能力和法制工作人员法制审核工作能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争取资金,做好法律顾问聘任工作,充分发挥其作用,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防范执法风险。

  二是继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重视执法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防范,切实加强相关的风险评估防范,注重依法有序推进。建立健全行政处罚裁量制度体系,落实行政处罚裁量权细化要求,完善动态调整制度,避免“同案不同罚”的现象。

  三是实施精准化执法。在现场执法基础上,采取“线下+线上”执法模式,运用“互联网+监管”平台,做好执法信息化建设工作,将现有局机关运用终端向乡镇延伸,争取为基层应急执法人员配备执法终端和执法记录装备,在规范文字记录的基础上,重点推行音像记录,确保“三项制度”执行不留盲区,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防范执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