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1-2023-00166 失效时间
发文机关 沁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3年08月14日
标  题 沁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沁阳市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沁政办〔2023〕31号 发布时间 2023年08月21日
时 效 性 有效

沁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沁阳市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试点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3-08-21 来源:沁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沁阳市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3814日            

 

 

沁阳市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

   

 

根据《商务部等12部门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商流通函〔2021176 号)、《商务部办公厅等 11 部门关于印发<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的通知》(商 流通函〔2021247 号)《商务部等13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的通知》《河南省商务厅关于开展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省级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前言(城市概况)

沁阳市,河南省辖县级市,由焦作市代管,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晋豫交通的重要门户,因故城位于沁水之北而得名,总面积623.5平方公里,辖364个街道办事处339个村(社区),常住人口447833人(2022年),是一座物产丰富、风景秀丽和文化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重点城镇化试点市、对外开放重点县市和首批扩权县市之一。

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44.3亿元,总量连续全年稳居焦作6个县(市)第1位,同比增长4.8%,增速位居焦作6个县(市)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1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位居焦作6个县(市、区)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0.8亿元,总量位居焦作市6个县(市)第2位,同比增长1.5%,增速位居焦作市6个县(市)第1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7218元和25169元,年均增长3.2%7.2%

2022年,全市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21亿元,同比增长5.1%;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等加工制造产业)增加值完成156.9亿元,同比增长6.4%;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66.5亿元,同比增长3.3%。先后荣获中国县级城市旅游竞争力20强、中国文化旅游大县、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河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佳县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二、本地便民生活圈发展现状和问题

沁阳市区域位置优越,交通发达,人口密度大,城镇化水平高,全市基础设施完善,中心城区面积达21.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3.85%,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36.73%31.38%。同时,注重将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全省实现乡乡建成体育文化活动中心、村村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有线电视覆盖率100%,被评为全省首家A类新农村电气化县。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有各级各类学校124所,高中阶段入学率接近90%,是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全省职业教育强县;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占居民总数的90%以上,基本实现全民医保;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深化平安建设,建立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认真做好群众工作,为加快便民生活圈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近年来,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沁阳市抢抓社会经济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商业基础设施,畅通经济发展内循环,促进居民消费持续提升,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依托地理位置、交通优势、丰富物产、文旅资源等,各乡(镇)街道、社区积极谋划布局,补齐商业短板,丰富业态服务,初步形成了多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但是各便民生活圈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业态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一是普遍认识不足,各部门及组织没有认识到便民生活圈建设对于改善民生、促进消费的意义和好处;二是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定时召开工作会、协调会解决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遇到的问题;三是没有形成工作合力,便民生活圈建设需要各部门和单位协调配合,目前我市各个部门没有形成联动和长效合作机制,需进一步加强沟通对接。

三、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点面结合、坚持分类推进的思路,建立乡(镇)街道联动机制,聚焦补短板,堵塞漏洞,强化弱项,科学优化布局、补齐设施短板、丰富商业业态、壮大市场主体、创新服务能力、引导规范经营,推动形成商业设施与公共设施联动、商业运营与社区治理贯通、业态发展与居民需求匹配的良好格局,助推市宜居幸福社区建设任务取得全面完成,促进市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工作目标

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逐步推广的思路,未来3年,建成不少于7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居民日常生活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全面提升按计划分年度推进,2023年计划建设2个,2024年计划建设2个,2025年计划建设3个,到2025年,生活圈居民满意度达到85%以上,连锁店占比达到30%以上

五、主要任务

(一)科学优化布局

1.加强顶层设计。积极开展城市社区商业网点摸底调查根据我市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科学制定便民生活圈建设专项规划实施方案规划集聚式、街式、分布式类型分布明确便民生活圈商业网点规模、布局、业态结构和服务功能,做到与居民数量、人口结构、消费习惯、经济水平等要素相适应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推动土地复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

2.明确配置标准。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地方发展实际和不同社区商业发展形态,因地制宜制定便民生活圈商业设施建设、运营、服务和管理地方标准,明确设置规模、功能要求、配置标准、业态组合等。配置商业设施,确保商业面积、商业业态、建筑规格等满足需求。统筹考虑当地电子商务、即时配送等在线商业发展水平,做到实体门店配置与在线商业发展相协调。

3.分类建设布局。根据不同社区情况,加强分类指导。鼓励有条件的老旧社区统筹利用闲置厂房、仓库、公有物业划拨等方式,重点补齐商业设施短板和提升现有设施水平。新建居住区应坚持相对集中原则,优先考虑发展集聚式商业形态,重点建设社区商业综合体、社区购物中心、便民商业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商业设施配备相对齐全的社区重点优化调整业态组合,注重引进新业态、新服务,拓展商业功能,提升服务水平。

4.就近科学选址。坚持便利居民原则,优先选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流相对集中的区域培育建设试点,结合社区服务中心、卫生中心、文化中心等公共设施交通枢纽沿居住区主要道路布局设置,确保居民步行15分钟可到达。积极应用大数据、智能算法等现代信息技术,做好人流和需求分析,提高选址的科学性。

5.推动商居和谐。商业设施规划建设应充分考虑周边商业发展基础,与社区风格、周边环境相协调,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兼顾社交文化、休闲等功能,因地制宜形成不同的主题街区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商业和住宅相对分离,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实现商业与居民生活和谐发展。

(二)补齐设施短板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各乡(镇)街道要针对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开展广泛调研和摸底排查,明确新建和改造提升项目,推动便民商业设施进社区打通最后一公里支持盘活分散的社区空间资源,按照建管用相统一原则,因地制宜配齐商业设施通过标准化改造提升质量标准、环境卫生服务品质。

2.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各乡(镇)街道新建或改造一批社区服务中心项目,配置社区医疗服务站、幼儿托育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室等设施,为群众提供就近卫生、托育、养老、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支持有条件社区改造提升商业中心、邻里中心等各类综合服务设施,完善一站式便民服务功能。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建设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群众身边的公共文化空间。

3.推动物业服务+生活服务鼓励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向养老、托育、家政、快递收发、前置仓等领域延伸鼓励发展可移动零售商业设施,引入智能信包箱(快件箱)、自助售卖机箱式移动餐饮售卖车、蔬菜直通车智能生鲜自提柜便利设施进社区提升消费便利化、品质化水平。 

(三)丰富商业业态

1.优先配齐基本保障类业态。鼓励各乡(镇)街道结合发展实际,明确不同基本保障类业态的属性,建立类公益性、公益性社区商业设施目录或清单,将其纳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目录或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支持内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优化社区网点配置支持综合采取引进品牌企业、扩充现有网点功能等方式,优先配齐配强便利店、综合超市、菜市场、生鲜超市(菜店)、早餐店、洗染店、美容美发店、照相文印店、家政服务点、维修点、药店、邮政快递综合服务点(快递公共取送点)、再生资源回收点、前置仓基本保障类业态鼓励基本保障类网点在安全、合法的前提下服务叠加提供一点多能服务,就近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必需

2.因地制宜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根据社区发展基础和居民消费需求,渐进式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鼓励发展社区养老康护机构、特色餐饮店、蛋糕烘焙店、新式书店、运动健身房、幼儿托管、教育培训、保健养生店、鲜花礼品店、茶艺咖啡馆、宠物服务站等业态满足社区居民健康、休闲、社交、购物等个性化、多样化更高层次消费需求提升生活品质支持新建或改造提升高品质特色商业街、餐饮集聚区、老字号集聚区、文旅文创消费集聚区、地标性夜经济生活集聚区,促进商文旅融合发展。

(四)壮大市场主体

1.大力推进品牌连锁企业发展。引导大型商贸企业下沉社区输出品牌、标准管理和服务,发展社区直营连锁实行形象标识、门店管控、设施配置、服务标准、商品采购、物流配送六统一管理支持品牌连锁企业完善门店的前置仓和配送功能,推动线下线上融合、店配宅配融合、末端共同配送及店仓配一体化运营。鼓励品牌连锁超市便利店企业开放供应链、物流渠道及门店资源为传统夫妻店、杂货提供集采集配、统仓统配等服务,通过商业特许经营方式,对小商店、杂货店、副食店、社区菜店进行超市化、连锁化改造提高品牌连锁化覆盖率。鼓励支持社区菜市场、生鲜超市(菜店)推广应用先进冷链技术和设施设备,加强供应链管理,实行标准化、连锁化经营。

2.推动发展特色商品经营主体。大力推广老字号品牌运营,支持老字号企业、农副产品(食品)、预制菜企业采取直营或加盟方式,国有企业、社会经营主体采取股权合作、特许经营等方式开设旗舰店、体验店、专卖店等社区门店。推动品牌商品店、地方名食店、民族工艺品店、地方农特产品店进社区着力提升社区商圈品质

3.规范发展社区商业运营主体。鼓励社会力量和资本在便民利民惠民的原则下,积极参与便民生活圈投资建设和招商运营。鼓励引入、发展社区商业专业运营商,对社区商业整体规划、统一招商、统一运营、规范管理,提升运营水平。鼓励社区电商平台企业为社区商户提供营销、信息、流量、数字化工具等免费或让利服务,将实体店铺作为供应链合作的一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促进实体店提质增效降本

(五)创新服务能力

1.探索平台化集成创新模式。鼓励各乡(镇)街道打造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平台”,发展城市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接入购物、餐饮、休闲、文化、养老、家政等线上功能,面向居民提供周边商品及家政养老、导购促销、交通停车、服务搜索、信息查询、生活缴费、地理导航及线上发券、线下兑换等便民惠民服务,构建智慧社区集约式发展生态圈。

2.鼓励延伸拓展服务功能。鼓励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有条件的社区商业网点提供多样化便民服务,搭载代扣代缴、代收代发、打印复印、家政预约、旧物回收等项目,实现一店多能。鼓励商户提供网订店取、线上下单、配送到家、服务上门等多样化服务鼓励连锁药店利用专业力量拓展老年康护、保健养生咨询或培训等项目开展高质量健康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增设社区公共法律援助服务,为商户涉法和居民消费纠纷提供


服务

3.推动社区商业智慧化发展。推广应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驱动发展无接触交易、智能结算、网订店取()、直播带货、自助售卖智慧助老等创新模式推动智能设施设备进社区、进门店,拓展便民生活圈数智化应用场景。支持品牌连锁企业(便利店、药店、家政服务站、美容美发店等)数字化转型,通过微信小程序、APP等提供信息查询、社区团购、线上购物等各类服务。

(六)引导规范经营

1.建立多方共商共管机制。鼓励各乡(镇)街道探索成立由街道社区、物业公司、主要商户、社区志愿者和居民代表组成的社区商业管理机构或自律组织,参与公共设施规划建设决策,制定并统一实施经营服务标准,统筹品牌引进、业态调整、设施改造、促销活动、人员培训实现服务规范、商户做大、居民满意的良性循环。鼓励各地对类公益性社区商业设施,探索采取政府建设、企业运营”“企业投资、政府补贴等市场化驱动模式建设运营。

2.引导商户诚信经营。支持建立商户信用等级评价机制,按照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实施优胜劣汰、奖优罚劣引导商户诚信经营、规范优质服务。加强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消费欺诈等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落实商品和服务价格公示制度,创建诚信商店、诚信便民生活圈。

3.加强环境综合治理。以环保、安全、美观为目标,加强对污染排放、私搭乱建、占道经营等现象的整治,规范商户门店招牌、户外广告、灯光景观等管理,突出区域特色,避免千店一面。对产生生鲜农产品废弃物、餐厨废弃物、医药废弃物等的网点,实行统一回收、统一运输、统一处置,对洗染、理发、洗浴等用水量较大的网点,提倡使用节水节能技术和设备,营造低碳环保、整洁美观、安全有序的便民生活圈环境。

4.完善适老化服务。充分考虑老年人和特殊群体需求,建设完善必要的无障碍设施,设置便民生活圈导视图重点发展连锁运营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开展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急等服务。鼓励设立线上线下融合、为老年人服务的专柜和体验店,保留实体店铺现金、银行卡等传统支付方式和面对面人工服务,探索简便易行、满足老年人及特殊群体基本需要的服务方式,提高便民服务的温度

实施步骤

)部署启动阶段(20238—12月)

各部门加强动员和协调,明确试点建设目标任务,推动启动便民生活圈试点创建工作,出台相关保障政策和措施。相关社区在问需于民调研的基础上,制定“1+N”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和配套政策,细化配置要求和项目清单,分批组织试点和验收。

)稳步推广阶段(20241—12月)

各部门加强业务指导,加大支持力度,逐步启动实施。择优确定便民生活圈典型社区和重点企业以现场会或培训等形式总结推广经验。落实“1+N”方案,集成有关政策,结合实际片或全域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分批组织验收,扩大覆盖范围。

)总结验收阶段(20251—12

各部门加强业务指导,在有条件的社区全面推开,择优确定试点社区、便民生活圈典型社区和重点企业全面总结推广经验,巩固支持政策。落实“1+N”方案,推广覆盖更多社区,做好后续滚动试点工作,分批组织验收,在组织领导、推进实施、政策保障等方面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领导小组,实行市长负责制。对重大问题进行集中研究和集体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具体负责推进各项日常工作。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积极做好指导工作。各乡()街道抓好组织实施,努力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政策支持。出台支持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配套政策,注重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落实国家关于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税费优惠政策。落实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及普惠性减税降费、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结合实际制定房租减免、补贴政策,推动降低社区店铺经营成本。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商户按规落实就业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规给予失业保险稳岗返还。

(三)夯实工作基础。完善统计制度,加强便民生活圈的店铺数量、从业人数、建设改造等指标统计。各有关部门各乡()街道对照责任分工,主动开展工作,细化节点安排,建立目标完成情况动态监测机制,加强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创建社区的跟踪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各有关部门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指导,推动各乡()街道深入开展试点建设工作,有关情况及时向社会公示公布。加大对优秀项目、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认识,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各界支持、群众参与的浓厚氛围。

 

附件:1.沁阳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工作责任分解表.doc

2.试点项目进度安排表.doc

3.试点项目规划图.doc







政策解读:《沁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沁阳市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