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体局:信息化赋能 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6-05 来源:沁阳市教育体育局

  近日,中央电化教育馆、河南省教育厅和河南省教育资源保障中心分别印发表彰文件,对我市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表彰。

  中央电化教育馆下发函件通报全国“三个课堂”应用案例征集结果,《沁阳市“专递课堂”助力全市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榜上有名,被评为全国“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创新案例。

  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河南省教育厅发布文件表扬全省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我市被授予“2022年度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河南省教育资源保障中心授予我市“2022年度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协会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等。我市教育体育局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入选协会理事单位;职教中心、实验小学入选协会会员单位。

  近年来,市教体局大力实施信息化提升工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推进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应用,加快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顺利通过河南省教育信息化2.0示范区创建评估验收。

  一是加大投入,构建智慧教学新形态。近年来,累计投入1500余万元,新增34个“专递课堂”,为22所农村学校升级班班通设备。持续优化校园网络,基本实现光纤网络“千兆到校、百兆进班”,无线校园不断普及,逐步实现智慧教学新形态。

  二是互联互通,构建平台资源服务体系。以援建+自建+共建模式,构建“云+端”的智慧教育环境,连接国家、省市级资源平台,优质数字资源智能推送至网络空间,完成在智能终端上的闭环应用,实现智慧教与学。其中本地资源63万个,虚拟课堂、德育教育、名校课堂等特色资源1365个,资源总量555万个,实现优质资源精准共享。

  三是加强培训,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先后组织4057人参加“国培计划”,大力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工程,分别开展校长、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信息化2.0培训,开展“三个课堂”和人工智能应用开展常态化专题培训,对全市信息技术管理员开展录播教室、互动教室技术培训,多方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四是城乡均衡,实施“1+N”专递课堂共同发展。全市13所优质学校捆绑帮扶18所农村薄弱学校,“专递课堂”覆盖全市所有乡镇。三年来,专递课堂开展音美、英语、书法课程1500余节,帮扶18所学校开齐开足课程,惠及学生1000余人。组建5个“网络名师工作坊”,遴选55位名师培养对象和350名骨干教师组成研修团队。打造6个“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以首席教师工作室为核心,成立67人组成的乡镇区域内学科专业发展共同体。

  五是创客试点,切实推进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化建设。依托4所人工智能科技实验室,指导创客试点校开展编程普惠课程和人工智能教育社团活动。近年来,共培养2所河南省创客示范校、3所焦作市创客示范校。师生共荣获国家奖30项、省级奖111项、市级奖128项。

  六是数字校园,形成学校智慧化发展的示范模式。开展“国家智慧教育云平台”试点学校创新应用培育工作,推进全市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经过省市专家实地核查,认定实验小学等33所学校为沁阳市中小学“数字校园”达标校,达校率占全市中小学的71%。2020年以来,成功创建了3所全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6所河南省数字校园标杆校。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