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2-15 来源:政府办

沁阳市届人大

次会议文件(十八)

 

 

——202328日在沁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次会议上

沁阳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极具挑战、极为艰难、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和远超预期的风险挑战,特别是经济持续下行和新冠疫情叠加冲击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踔厉奋发、拼搏进取,各项事业在困境中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先后获得了全省践行县域治“三起来”示范市、省优化开发市、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首批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一)全力以赴抓运行、稳增长,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经济运行平稳健康。健全完善季分析、月复盘、周报送调度机制,制定出台《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稳住经济大盘若干措施》《全面推动经济快速恢复工作措施》,着力稳定支撑点、补齐薄弱点、找准突破点、形成增长点,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44.3亿元,居焦作市第1位,同比增长4.8%,居焦作市第2位,分别高于全国、全省、焦作市平均增速1.81.71.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居焦作市第5位,分别高于全国、全省、焦作市平均增速4.12.61.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焦作市平均增速7.96.30.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0.8亿元,居焦作市第2位,同比增长1.5%,居焦作市第3位,分别高于全国、全省、焦作市平均增速1.71.40.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1亿元,居焦作市第1位,同比增长7.1%,居焦作市第4位,高于焦作市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全市主要指标位次靠前、均衡增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有进。项目建设活力增强。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主抓手,落实“四个十”工作机制,高效推进项目建设,有效解决“堵点”“难点”,确保重点项目早投产、早达效。全年实施1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07个,完成投资200亿元;新上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5个,居焦作市第1位;5个省重点项目和16个焦作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分别超时序进度70.543.9个百分点;三个一批”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均居焦作市前列96个灾后重建项目和应急度汛工程总投资34.8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6.4亿元,完成率130%;发行专项债项目11个,到位资金9.05亿元,资金使用率100%晋控天庆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等179个项目开工建设,龙佰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雅都年产30万吨再生包装纸等73个项目建成投产。平台载体扩容提质。健全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北物流路改造提升、沁北核心区路域环境综合整治顺利完成,特勤消防站、园区智慧化管理平台等建成投用,荣获省级绿色园区成功创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350.9亿元,同比增长9.8%;工业增加值完成69.5亿元,同比增长12%;主营业务收入完成372.5亿元,同比增长10.9%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将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全年目标考核体系,聘请中科院专家开展专题培训,逐项制定高标准整改提升方案,全力打通“中梗阻”,营商环境评价居全省第46位,较2020年前移26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居焦作市第1位。扎实推进“两稳一保”,重点围绕国家、省、焦作市政策措施,深入开“万人助万企”活动,累计为94家企业解决各类问题209个,办结率100%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10.1亿元,居焦作市第1位;市场主体总量达4.08万户,同比增长22.8%;举办招聘会13场,提供就业岗位2.2万余个,市场发展活力有效激发。

(二)全力以赴抓转型、提质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产业提档升级。5321产业集群效应初显,新能源电池材料、先进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电池制造四大产业链集聚规上工业企业57家,完成产值268.8亿元,同比增长20.3%,完成税收10.9亿元,同比增长59.3%。先进金属材料产业集群首次突破百亿,百亿级产业集群达到2个,营收超10亿元企业达到11家,纳税超亿元企业达到4家,超千万元企业达到11家。宏达钢铁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超威正效入选省级智能工厂,超威电源被认定为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昊华宇航等被认定为省制造业重点培育头雁企业,正驰塑业、金隅水泥成功申报省级绿色工厂,宏涛纸业、泓都再生资源成功申报省级绿色产品,焦作市四化改造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全年粮食总产达7.6亿斤,同比增长7.1%,亩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农业产业蓬勃发展,省、焦作市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6家,录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2500家,居焦作市第1位;沁阳老怀山药酒成功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柏香镇成功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沁阳平菇”“沁阳冬瓜”纳入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现代服务业优化提升。神农山基础设施等在建项目有序推进,千亩花海被推选为“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杨介人、宋学义故居入选国家“乡村是座博物馆”推荐线路,曹谨纪念馆、黑陶小镇荣获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文化建设亮点纷呈,万里茶道太行陉沁阳段被确定为万里茶道河南段2处申遗点之一,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荣获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绩效考核优秀市。成功举办“沁幸有礼”公共品牌发布会,成功入选全国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强县培育名单,商贸流通稳步发展。

(三)全力以赴抓改革、重创新,动力活力有效激发。着力深化重点改革。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入驻国家政务服务线上平台,新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更加便民、高效。

完成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全省绩效考核工作居焦作市第1位,经开区改革、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等工作位居全省前列,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走在焦作市前列,“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全面推开,“三下沉一提升”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经验全省推广。奋力实施创新驱动。开展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行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8家、省专精特新”企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6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同比增长55.5%,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77%。加快科创园创新载体建设,引进创新团队32个、建成专业实验室8个、转化科技成果36项,科创园二期成果转化基地建成投运,不走的科学院”受到新华社专题报道。强力推进开放招商。大力开展以企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多氟多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关联项目,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24个,总投资404亿元。成功举办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182.6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个。累计上报到位省外境内资金139.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01万美元。全力强化要素保障。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服务为本、效率为先理念,将高效审批服务贯穿项目规划预审、土地报批、项目落地全过程,全力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累计完成土地供应17宗、3806亩,盘活批而未供、低效闲置土地4376。开展线上+线下银企对接活动10余次,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达284.4亿元、195.5亿元,均居六县市第2位,金融服务新生态持续优化。

(四)全力以赴抓统筹、强均衡,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规划体系不断健全。强化规划引领,坚持规划先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初步完成,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获得国家审批,《沁阳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顺利通过终期评审246个实用性村庄规划形成初步成果。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积极推进城市有机更新,19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全部完成,全市集中供热面积达230万平方米,老城区新增燃气用户2575户,中心城区气化率达94%,完成窨井设施整治提升3431个,占年度任务的159%。香港街雨污分流及道路提升、神农大道西侧雨污管网建设等全面完工。持续完善交通路网,G327改建、S308改建、S236改线(沁北沁南快速通道)、S230南太行旅游公路成功列入省稳经济大盘重点项目清单,S237沁工路南段、沁伊高速、沿太行高速沁阳段顺利推进,S236大修全面完工,“一环一站四纵四横”路网格局逐渐成型。乡村面貌不断改善。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97个村背街小巷全面硬化,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日产日清,垃圾收运处置覆盖率及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建成污水处理站点17个,惠及农户1.8万户。户厕改造完成3640户,完成率100%,荣获焦作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进市。突出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改建农家书屋、村史馆、农村幸福院等公共设施,开展“一宅变四园”整治,完成空心宅院整治2521处。紫陵镇入选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五)全力以赴抓源头、守红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六县市第2位,PM2.5PM10年平均浓度均达到或优于省定、市定目标,优良天数达220天,超省定目标5天;5条河流断面水质总体达标率100%,均达到或优于焦作市定目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地表水水质排名居焦作市第1位;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建设用地联动监管工作处于焦作市领先位次,被推荐为全省示范市(县)。生态建设不断提升。坚持生态优先,狠抓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完成矿山治理24处、2671.3公顷,新增林地、草地1040公顷,获得国家、省等媒体宣传报道;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完成飞播造林1万亩、森林抚育工程1.2万亩、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1360亩,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四水同治”项目完成投资5.26亿元,位居焦作市前列,沁南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供水管线工程代表焦作市参加全国、全省水利工程质量考核,荣获全国第8、全省第1的好成绩。绿色发展持续推进。严格落实碳达峰行动,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高效产业,总投资7.8亿元的经开区沁北园区绿色化改造工程被确定为省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专项资金项目,我市成为焦作市唯一“四绿”全覆盖市(县)。

(六)全力以赴抓保障、促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社会保障持续加强。狠抓民生投入,民生支出达25.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1%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同比增长12.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基本医保参保率100%制定出台帮助困难群众、就业创业困难人员、闭环隔离人员、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二十二条措施,有力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残疾人“两补”、高龄津贴、孤儿养育等资金7300余万元;建成投用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家,提标改造乡镇敬老院8家,新建日间照料中心8家。就业创业稳步发展。扎实推“人人持证、技能河”建设,精准实施援企稳岗,累计培训1.6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亿元、无息贷款7500余万元。创新线上线下零工市场发展新模式,实现零工找“点对点”精准对接服务,打造焦作首家“零工市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529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超额完成焦作市定目标。社会事业有效提升。深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4名考生被清北录取,5名考生被招录为海军飞行员,高考、中招成绩主要指标连年居焦作市第1位;2名考生获全省职业高中对口高考专业状元,职教中心成功搬迁并顺利招生。成功创建河南省教育信息化2.0示范区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示范。人民医院病房楼投入使用,人民医院传染病楼具备入住条件,柏香卫生院被命名为省示范中医馆

(七)全力以赴抓防范、化风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疫情防控科学精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筑牢了疫情防控坚固防线,守住了长周期不发生规模性疫情底线。因时因势调整优化防控措施,提升医疗服务和救治能力,有力保障了全市人民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发展。安全底线持续夯实。制定沁阳市安全生产60条措施,出台有奖举报办法,推行“三单两册一函”,健全信息获取、联动打击、行刑衔接机制,重拳出击打非治违,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推进自建房、城镇燃气、高层建筑等隐患排查,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近5年来首次获得焦作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社会治理稳定向好。深入推“三零”创建、“六防六促”活动,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问题楼盘处置等工作,荣获省信访工作成绩突出市,紫陵镇连续三届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赵寨村、水南关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党的二十大期间未发生来自沁阳的干扰,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同时,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民族宗教、审计、档案、史志、气象、人防、科协、邮政、社科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一年来,我们砥砺奋进、克难攻坚,克服了复杂形势带来的不利影响,顶住了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经受住了新冠疫情冲击的严峻考验,干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攻克了许多制约发展的难事,办成了许多群众关切的实事,交出了一份难中有为、干中有成、稳中有进的答卷,有力保障了经济良性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辛勤努力、拼搏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沁部队、武警官兵,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沁阳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回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巨大,实体经济面临诸多困难,回稳复苏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二是产业结构不优,龙头企业偏少、创新能力不强等产业短板亟待补齐,用地、环保、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依然存在。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四是一些干部勇于担当、主动服务意识仍显不足,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为此,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既要坚持问题导向,又要创新工作举措,切实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焦作市委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锚定六个走在全省前列,重点做好扩投资、促消费、稳增长、保就业工作,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推“三城一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沁阳新局面。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左右,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同步。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稳定经济强动能持续夯实发展根基扩大有效投资。持续优化投资结构,动态跟进国家和省重大政策,围绕产业转型、两新一重、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领域,适度超前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动态保持项目库存量300个以上。围绕9+3领域,重点跟踪对接好34个专项债项目,加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力争到位专项债资金10亿元以上。坚“六个一”推进机制,实施重大项目攻坚计划,力争焦作市重点项目31个,总投资377.6亿元,计划投资124.7亿元;省重点项目14个,总投资188.6亿元,计划投资72.3亿元。深入开展“三个一批”活动,确保省、市重点项目和“三个一批”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保持焦作市领先地位。释放消费潜力。持续稳定消费预期,促进消费回补,加快沁百商厦、玫瑰城购物公园、商业步行街等商业设施升级改造,聚焦汽车、家具、建材、家电等领域,激活消费市场,释放消费潜能。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增强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激活房地产市场发展活力。深化开放招商。聚焦主导产业图谱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用好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不断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实效性。围绕氢能与储能开发利用,加快推进电动重卡及充换电站、省投智慧能源储能等重大项目。围绕光伏发电,加强与上海优势资本、广东易事特等企业合作,努力推动氢能、光伏等新型能源产业实现新突破。建强发展载体。以争创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绿色园区为抓手,持续开展“百园增效”行动,推“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做好扩区(化工园区)调规和规划修编,加快沁南园区中小企业孵化园二期、智慧化园区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科学统筹沁南、沁北园区均衡发展,加大沁南园区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沁南园区产业发展水平。用好用活放权赋能事项,开辟服务绿色通道,全力抓招引、抓项目,加快打造高能级产业载体。

(二)坚持结构优化促转型,持续提升发展质效。做大做强现代工业。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加快建设豫晋交界地区新型工业城市。聚焦356特色产业集群,围绕五链耦合,全力推进新能源电池材料、先进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电池制造四大主导产业,深入实施5321工程,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龙佰新能源材料产业园二期、多氟多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500亿级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加快宏达钢铁年产200万吨新型再生钢铁材料、景兴铝模板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300亿级新型金属材料产业链;加快晋控天庆化工新材料产业园、昊华宇航精细化工产业园、国顺硅源电子新材料科技园二期等项目建设,打造200亿级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加快超威公司年产300万只卡车驻车电池项目和绿色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打造100亿级电池制造产业链。壮大培育现代农业。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量提升行动机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34.36万亩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示范区3.65万亩。打造以沁木路、陶沁路为主线的高效农业产业园区,争创国家级制种大县、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以创建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为抓手,聚焦480旅游度假区、神农山观光旅游区、怀庆府文化休闲城三个重点,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深挖特色文化资源,谋划建设朱载纪念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主题路线,积极推动万里茶道太行陉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重点推进红色旅游环线综合提升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博物馆新馆,完成野王古城遗址公园等工程。创新平台推动,打造文化市场执法智慧监管和产业发展投融资“两个平台,积极引进大型文旅投资集团和一流运营团队,叫响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做优做好商贸物流。加快推进国家煤炭储运基地、宏晋煤炭公铁物流港、沁阳西商智慧冷链农博园等项目建设,支持保税物流仓储项目发展。谋划建设170个乡村电商服务站,持续完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争创国家级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

(三)坚持改革创新添活力,持续激发内生动能。高效率推进重点改革。突出抓“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交房即交证”、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审批事项免证可办等5件事,加快构建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增强“一网通办”能力。将各项预算收支全部纳入管理全面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构建一流产业生态、创新生态和金融生态,力争营商环境评价进入全省前30位。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扎实做好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各项工作,确保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持续推“双减”“高考”“县管校聘”等改革政策落实落细,提升我市教育首位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争创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示范市。高水平实施创新驱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专精特新”企7家,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90%以上。以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中试基地等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力争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支持科创园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努力打“国字号”“县级科学院”。落实“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机制,优化重大科技项目立项、经费使用等方式,带动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力争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例20%以上、增长20%以上。高标准壮大市场主体。强力实施企业“添翼计划”,积极开展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强化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制度,鼓励优质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健全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分行业、分领域开展产销、产融、用工等精准对接,持续推动玻璃钢、造纸装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企业稳定生产、加速发展。制“小升规”激励政策,扶小做优、培大育强,力争全年新设市场主体5000家、新入库规上企业60家。持续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土地处置力度,全力保障省、市重点三个一批项目用地需求。持续开“英才计划”等招才引智专项行动,建设科技人才(企业家)库,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保障、流动配置机制,招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和团队。

(四)坚持城乡统筹强融合,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城市功能提升。持续实施城市提质三年行动,加快推进集中供热主管网二期工程建设,稳步推进第二水厂、供水管网和二次加压供水设施改造,全面完成4个老旧小区改造,积极实施神农大道、沁园路等改造提升,全面完成怀府西路(太行大道至神农大道)等城市道路“白改黑”工程。实施天鹅湖、涝河清淤等水系治理工程,主汛期前全面完成城区雨污管网改造,增强城市防洪能力。老城区新增燃气用户1100户,持续提升中心城区气化率。统筹建设城市生活服务网点,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完善城市社区服务功能,建设走得进、待得住、留得下的美丽街区。加大交通路网建设。围绕打“一环一站四纵四横”路网格局,推动呼南高铁豫西通道沁阳站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沿太行高速、沁伊高速建设进度,推进沁伊高速北延前期工作,力争今年开工建设。全面完成S237沁工路南段、S308沁伏路改建、S238紫上线沁河特大桥加固维修工程,开工建设S236改线(沁南沁北快速通道),力争开工S230南太行旅游公路,构建对外四通八达、对内便捷高效的交通路网体系。巩固提升“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成果,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打造“四好农村路”沁阳样板,争创省级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加速乡村振兴推进。深入推进“五型带动”,实施“125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行动,围绕种业、驴肉加工、怀药、蔬菜、林果等特色农业,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坚持“一镇一特”“一村一品”,试点打造以南西设施农业、坞头皮筋头饰、神农小镇、神农山景区等为主的农文旅示范带,积极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示范镇。加快推进乡村路、水、电、气、物流等基础设施规范升级,实施乡村综合服务及仓储冷链物流能力提升工程,完成89个村559条背街小巷硬化任务,完善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探索农村污水、垃圾、畜禽粪污等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和运维模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五)坚持绿色发展增底色,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强化污染防治。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抓好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臭氧污染防治等工作,持续开展市控断面达标整治、地表水断面质量专项管控等行动,做好土壤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和修复,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生态保护。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谋划实施南太行重点火险区森林防火综合治理工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智慧化管理平台等项目,加快湿地公园、小浪底北岸灌区蔡湾调蓄池、森林公园建设,推进平原区农田林网、山区林业生态建设等绿化工程,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强化绿色发展。深入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改造三年行动,有序推动实施23个节能降碳改造项目深入实施国家电投煤电“三改联动”,鼓励晋控天庆、昊华宇航积极发展氢能产业,加快推进联盛电力生物质热电项目建设,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加快建设沁阳再生金属绿色循环利用工业园区,推进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开展既有建筑节能节水改造,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建筑、绿色社区,建设绿色低碳社会。

(六)坚持民生改善增福祉,持续增强幸福指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围绕建设“豫晋交界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高地目标,打造教育全阶段区域首位度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增公办学位,确保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2.8%;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开工建设沁园小学、第一小学西校区,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8%;加快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元发展,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力争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5%以上。支持职业教育中心争创“省产教融合型职业院校”、焦作工贸职业学院建成产学研一体的应用型本科职业院校。推进健康沁阳建设。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执行上级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坚决有力保健康、防重症、强救治、优服务。积极谋划推进人民医院外科楼项目建设,加快推进120指挥平台、乡镇卫生院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人民医院三级综合医院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设,确保完工投用15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巩固省级卫生城市建设成果,确保省级卫生城市复审成功。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面落实上级各项稳就业政策措施,持续推“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壮大扶贫产业,谋划实施39个产业项目和10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做好脱贫人口技能培训和稳岗就业,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扎实推进“六帮六助”,用心用情关爱困难家庭和特殊群体。持续推进“一老一小”工作,加快推进9个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范村等农村幸福院及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示范点建设,持续实施适老化改造,不断完善市、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成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提高未成年人保护水平,叫响沁阳未保品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聚焦文创、农创、农事体验等文旅消费产品,串联拓展“文化合作社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农业观光园区+非遗文化展演新业态,力争文化合作社发展到35家。推进沁阳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打造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依托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推动全市文化事业更加繁荣、蓬勃发展。

(七)坚持化解风险守底线,持续维护社会稳定。防范化解风险。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加强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监测,通过引进战略投资、加大不良资产压降力度,切实将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房地产风险防控,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筑牢安全底线。“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狠抓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硬措施和我市60铁办贯彻落实,聚“一重四防五大领域”,健全“专家查隐患、领导促整改、部门严执法”监管机制,持续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统筹抓好消防、防汛、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安全防范,全面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社会治理。巩固好全国信访工“三无”县成果,深化“三零”创建,抓好“六防六促”,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大的决心、更严的举措、更实的作风,持之以恒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一)深入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工作举措,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地见效。

(二)深入推进法治型政府建设。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政府投资条例》等规章制度,坚持贯彻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用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强化审计和统计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和舆论监督,全面提高政府依法履职能力。

(三)深入推进效能型政府建设。始终以抓落实为主线,严格执行13710”“1+10+N等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以掌握情况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推动落实在一线的工作作风,察实情、出实招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政府工作“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四)深入推进廉洁型政府建设。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加强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监管和审计,做到不碰红线、守牢底线。坚持带头“过紧日子”,加强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大力压缩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严控“三公”经费,坚决杜绝铺张浪费行为,以清正廉洁良好形象凝聚力量、赢得民心。

各位代表!使命呼唤担当,奋斗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必胜的决心,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锚定目标、勇毅前行为加快建“三城一区”,奋力谱写新时代沁阳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重要名词解释

 

1.县域治理三起来指准确把握县域治理特点和规律,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不断取得事业发展新成绩。

2.四个十:指十大战略、十大产业链、十大项目、十大工程。

十大战略即优势再造战略、换道领跑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数字化转型战略、制度型开放战略。十大产业链即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产业链、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产业链、新型能源产业链、装备制造产业链、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新型包装材料产业链、再生金属材料产业链、电池制造产业链、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链。十大项目即龙蟒佰利联公司龙佰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河南省景兴铝模板制造有限公司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项目、河南省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项目、河南晋控天庆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一期项目、沁阳碳素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专用负极材料深加工项目、昊华宇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盐化工新材料项目、河南雅都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新型再生包装材料项目、宏达钢铁年产200万吨新型再生钢铁材料项目、河南超威年产300万只驻车电池项目、河南辉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再生铝项目。十大工程即呼南高铁豫西通道沁阳站工程、小浪底北岸灌区项目工程、沁阳至伊川高速工程、南水北调供水厂及引供水管线工程、沁北水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沿太行高速沁阳段建设工程、沁伏路改造提升工程、沁丹路改建及S230工程、S236大修及改线工程、沁工路南段建设工程。

3.两稳一保: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

4.5321500亿级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300亿级新型金属材料产业链、200亿级化工新材料产业链、100亿级电池制造产业链

5.四化改造:以高端化改造带动产业规模和效益提升、以智能化改造推动制造模式变革、以绿色化改造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以服务化改造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6.三区三线: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3种类型空间所对应的区域,以及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3条控制线。

7.一宅变四园:指将之前空着的房前屋后荒地改造成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小游园,让家家户户门前种菜、院后种树、院中有花、村中有园。

8.四绿: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9.行刑衔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

10.“三零”创建:创建“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村(社区)、企事业单位。

11.六防六促:防情感纠纷促人际和悦防家庭纠纷促家人和睦防邻里纠纷促社会和谐防债务纠纷促经营和顺防物业纠纷促小区和谐防涉疫涉灾纠促群众安全和康。

12.六个走在全省前列:经济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绿色发展、文化建设、居民幸福指数、社会治理效能走在全省前列。

13.三城一区:豫晋交界地区新型工业城市、新兴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践行新发展理念先行区。

14.9+3领域:9即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含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3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和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15.356特色产业集群:五年内打造3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绿色食品、新材料),打造5500亿级产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化工、铝工业、轻工纺织、能源工业),打造6100亿级产业集群(新型显示及智能终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及网联汽车、智能装备、5G)。

16.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指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实施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信息等统一管理的集团化运营共同体。通过“上联、自强、下带”,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17.小升规:小微企业规范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
    18.五型带动:通过开展城乡融合、镇区发展、文化资源、乡村旅游、产业发“五型”带动示范村创建,融合自然环境、特色产业,强化村民自治意识,创新社会管理形式,推动全市乡村建设行动有序开展,乡村更加美丽宜居宜业。

19.125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一区两带五组团”。“一区”即沿太行乡村振兴示范区。“两带”即沿沁五线乡村振兴示范带、沿尚伏线乡村振兴示范带“五组团”即城乡融合带动型示范组团、镇区发展带动型示范组团、文化资源带动型示范组团、乡村旅游带动型示范组团、产业发展带动型示范组团。

20.一镇一特:一个乡镇有一样特色。

21.一村一品:一个村庄有一个品牌。

22.三改联动:指统筹实施煤电机组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

23.六帮六助:通过帮政策兜底,助保障基本生活帮看病就医,助减轻家庭负担;帮就业创业,助群众稳定增收;帮家庭教育,助孩子健康成长;帮情绪疏导,助树立脱困信心;帮家风文明,助养成良好习惯。

24.一重四防五大领域:一重即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四防即防火灾、防爆炸、防翻车、防坍塌。五大领域即消防安全、危化品、交通运输、城镇建设、非煤矿山

25.1371011天内要研究部署。33天内反馈初步落实情况。7即一般性工作原则上7天内落实解决。第二个1即重大问题包括一些复杂问题要在1个月内落实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要拿出解决的时间节点和方案,经批准后按照解决方案中确定的时限要求推进工作,并按月反馈进展情况。0即所有事项都要跟踪到底、销号清零,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

26.1+10+N1即经济运行情况,包括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10“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万人助万企”活动、灾后重建、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生态环保、重点民生实事、安全稳定等重点工作N即阶段性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