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保险+增信贷+提环境”一招多赢

时间:2022-09-07 来源:沁阳市金融投资服务中心

——沁阳市通过兜底农业保险放大信贷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业保险投保率不高、“三农”抗风险能力差、银行信用贷款难等瓶颈问题,沁阳市认真研究上级政策,通过算综合账、长远账,采用市财政为群众代缴农业保险费用的方法,实现了“保证粮食安全、提升信贷支持、巩固脱贫成效、助力乡村环境、减少保险赔付、激发银保热情”一招六赢的良好局面。

一、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河南是粮食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1/10,小麦产量占1/4,在端牢中国人的饭碗上影响举足轻重。今年以来,沁阳市通过将农户负担部分由市财政代缴的方式,将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由小麦扩大至小麦、玉米两大粮食作物,安排本级财政资金约660余万元,撬动中央、省等上级财政补贴资金1500余万元,为全市31.5万余亩小麦、25万余亩玉米两大粮食作物办理了完全成本保险,实现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全覆盖,全面防范了粮食种植的因灾风险,提升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以保险增加农户信用,银保互通提升信贷支持力度。投保率不高、因灾风险是银行业机构对种粮农户授信贷款的主要制约。通过小麦、玉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全覆盖和由之引发的高标准农田、蔬菜大棚、特色农业设备设施运营维护综合财产保险等涉农保险的大面积推广,农户从事种养殖等农业生产的风险得以大幅降低、收入预期也有了充分保证,而农户的投保信息又可作为银行提供信贷支持的增信依据,更加便利地解决了农户资金需求,提升了金融助农的力度和深度。今年以来,该市农行、建行、农商行、邮储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托与农业保险机构的数据直连,以种植养殖等农户投保信息为农户授信,先后帮助近80户农户获得信用贷款2000万元左右,极大地解决了农户“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的难题。

三、促就业提收入强保障,多点联动夯实脱贫攻坚成效。近年来,沁阳市紧盯贫困人口无资金、无技术、难就业这一痛点问题,创新实施“保险+就业+扶贫”模式,着力寻找解决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问题。2018-2021年,承担沁阳市冬小麦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中原农险、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人保财险等保险机构,年均争取近160万元的上级资金支持,通过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公益岗位的方式,每年优先聘用约500余名的无收入、具有基本语言行动能力的贫困户作为保险协保员、宣传员,最终帮助贫困户通过就业实现真脱贫、脱真贫。2022年,在保险公司出资300余万元,沁阳市将保险公益岗年工资水平由原来的人均3300元调升至不少于6000元,切实提高贫困人员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市财政又拿出近140万元,为全市9299名脱贫户、监测户办理了农村小额意外保险,为全市13783名残疾人、206名保险公益岗人员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全面提高了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抵抗风险的能力。

四、变革管理方式,保险公益岗助力乡村环境更好更美。为彻底杜绝保险公益岗与乡镇工作“两层皮”、占岗人员“只得钱不干活”等问题,进一步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通过劳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助力实现乡村振兴。2022年,沁阳市将保险公益岗的岗位设置、人员聘用、日常管理及工资发放等权限由保险公司下放到乡镇一线基层,由各乡镇根据人居环境整治保洁、保绿、保安以及森林火灾防护、秸秆禁烧巡防、农田水利设施运营维护等乡村振兴工作的实际需要,按照“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原则自主进行,极大地提高了公益岗设置的工作实效,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农业设施配套保养的力量更加整合,效果明显提升。同时,因农业设施配套的保养提升到位,粮食作物救灾保产效果提升,受损程度得到明显控制和减轻,截至7月底,全市涉农保险赔付率下降幅度就达45%以上,大大减轻了保险公司的赔付压力,形成了多赢的良好局面。

五、打通正向激励回路,全面激发银保机构工作激情。为引导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和保障工作,沁阳市在加大本级财政支持撬动上级资金,实现全市范围两大粮食作物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全覆盖,打通政策保险、农业信贷、乡村治理链条回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出台《沁阳市强化涉农保险提升信贷指标考核细则办法》,通过公开支持政策、引入竞争机制、定期通报排名、宣传先进等方式,让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比学赶帮超中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提效率、增收益、扩影响,形成比工作、比奉献的工作激情,从而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大事业中,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推动乡村各项工作加快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