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市产业扶持脱贫专项实施方案

时间:2018-06-19 来源:沁阳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关于印发《沁阳市产业扶持脱贫专项实施方案》的

通  知


各乡镇(办事处)、市直有关单位:

    《沁阳市产业扶持脱贫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沁阳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2017年10月31日





沁阳市产业扶持脱贫专项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焦作市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和《中共沁阳市委办公室、沁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健全“三业一兜底”扶贫体系的实施意见》精神,充分发挥产业扶持脱贫的“造血”功能和基础性作用,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建立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和扶持贫困户稳定增收,实现稳定脱贫目标,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脱贫对象和目标

(一)脱贫对象。全市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

(二)脱贫目标。产业扶持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到2019年,实现产业扶持项目对脱贫对象的全覆盖,并通过产业发展力争带动全市8821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0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

二、主要原则

(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顺应消费需求趋势和产业发展规律,尊重贫困群众意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脱贫产业和项目,避免盲目建设和无效投资。

(二)坚持以资源为基础。立足贫困村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积极发展地域特色突出的脱贫产业。

(三)坚持以科技为依托。强化贫困村科技和人才服务,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业扶持脱贫的技术支撑。 

(四)坚持以规模经营为引领。结合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产权改革,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

三、产业规划布局

按照“一乡一产业、一村两项目”的要求,结合各自地理优势、产业现状、传统习惯等现实条件,积极推进“三区四带五基地”建设,即以山王庄镇为中心区域的生姜传统种植区,以北金村、南山村为中心区域的大棚蔬菜传统设施农业区,以李大人庄为中心区域的瓜、棉、麦三种三收套种示范区;沁北沿山区经济林发展带,沁河沿线滩区怀药种植和观光农业经济发展带,沁工路沿线粮食种植发展带,沁河、丹河峡谷风景区和九渡水库旅游经济发展带;老师傅、慧丰驴产品加工业为主的驴产业基地,禾丰饲料加工业为主的原料种植基地,木本油料加工为主的油用牡丹种植基地,皮筋加工为主的头饰生产基地,光伏发电为主的光伏扶贫基地。

四、重点脱贫产业

各乡镇(办事处)要结合实际,围绕增强贫困村贫困人口就业增收能力,重点发展投资少、风险小、带动强、发展快的8个脱贫产业。

(一)高效种植产业。在贫困地区着力发展地域优势突出的特色种植业,支持建设一批生态好、效益高、质量优、品牌强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扩大苹果、核桃、猕猴桃等特色林果产品和丹参、艾草、四大怀药等中药材生产规模,做大香菇、平菇等大众消费型食用菌产业,加快发展野生皂刺嫁接等苗木产业,积极发展花生、大豆、油牡丹等特色油料作物产业。

(二)服装加工产业。加快实施常平乡山路平村、簸箕掌村、张老湾村,紫陵镇后庄村,王召乡南住村等服装加工、缝纫加工、鞋帮加工等到户增收项目,实现贫困人口就近就业,解决留守妇女就业问题,增加就业收入,努力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三)乡村旅游产业。围绕实现丹河、沁河、黄河“三水润沁”,借助丹河景区旅游资源,争取古村落保护项目资金和乡村旅游扶持资金,大力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等,扶持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培育乡村旅游模范村(户)、金牌农家乐,引入社会资本开发休闲农庄、特色民宿、山地运动等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四)皮筋加工产业。依托紫陵镇皮筋加工传统产业,加快推进沁阳市安永置业有限公司投资2.2亿元建设头饰生产加工特色产业园区项目,带动贫困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

(五)电商流通产业。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围绕提升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活动,建设县服务中心、乡服务站、村服务点三级电子商务及配送综合服务网络,支持村服务点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农资代售、快递代理等服务,推动农产品市场流通、农业生产服务等领域发展。对贫困户、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开办网店给予适当补助和贷款扶持,免费对村服务点和农村网站经营户进行专业培训,扩大农产品和特色商品网上销售渠道。

(六)光伏发电产业。统筹考虑贫困户增收需求、电力负荷及电网建设现状,摸清贫困户屋顶、荒山荒坡及土地资源利用条件,确定好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和村级光伏电站场址,实施光伏扶贫工程。重点在常平乡、柏香镇等已具备条件的乡镇、村街率先实施,辐射至其他乡镇,扩大光伏发电扶贫产业规模。 

(七)养殖业。鼓励贫困群众发展养猪、养羊、养牛、养驴、养鸡、养鸭等家畜家禽养殖业和养蚯蚓、养狐狸等特色物种养殖,实现早日脱贫。

 (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贫困村推行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深入拓展农业的生态美化、旅游休闲、文化传承、健康养老、科普教育等功能,积极发展光伏农业、立体农业、庭院农业、信息化农业、智能化农业、创意农业、工厂化农业等新型业态,建设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形成产业链条较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贫困农村发展新格局。

五、产业扶持脱贫模式

各乡镇(办事处)根据实际情况,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与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确定具体产业扶持脱贫模式。

(一)直接帮扶模式。对有劳动力、有能力、有土地,但缺资金、缺技术的贫困对象发展脱贫产业的,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投放力度,给予一定额度资金帮扶。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可按规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安排贷款贴息所需资金。

(二)托管帮扶模式。对无劳动能力或劳动力不足、无法转移就业的贫困户,可采取经营性托管、承包式托管、租赁式托管等方式,将土地等生产要素托管给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实行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核算,项目收益按比例分成。采取财政贴息和保险补贴等方式,对承接托管的经营主体给予支持。

(三)合作帮扶模式。支持以贫困村为单位组建专业合作社,可将贫困户享受的到户增收补贴、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进社入股分红。对专业合作社实施的产业扶持脱贫项目,项目扶贫资金的50%作为贫困户货币出资,50%由专业合作社社员集体持有;所形成收益的50%分配给贫困户,50%归专业合作社社员集体所有。对社员达到50户以上、贫困户社员比例不低于20%、运转良好的合作社,市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四)社会帮扶模式。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院所、学校等社会力量,与贫困村合作发展产业,采取“单位+农户”、吸纳贫困人口就业、订购农产品、提供技术培训、贷款担保等多种形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对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吸纳贫困人口达到一定比例、符合信贷条件的社会力量给予信贷支持。

(五)股份帮扶模式。鼓励探索将脱贫对象的土地、林地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或对参与股份合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项目资金补助,补助资金以现金入股,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统一管理和生产经营,结成联股、联利的共同体,实现股份到户、利益到户。对吸纳贫困户入股的企业,通过购买收益保证保险等方式,保障贫困户现金股份按照不低于银行基准利率的标准享受保底分红。

(六)资产收益模式。加快推进贫困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村宅基地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林权确权颁证,支持贫困户通过租赁、委托经营等形式获取资产性收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除重点用于贫困户产业发展外,其他用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财政资金或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形成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渠道。对贫困户为房屋租赁或者委托经营进行改造的、用宅基地与资方合作建房的,根据当地实际和财力,统筹相关资金给予适当补助。

(七)代种代养帮扶模式。对采用借母还犊、寄养付酬、反租倒包等模式带动贫困户的企业和专业大户,在品种引进和改良、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等方面给予项目支持。利用现有政策,统筹相关资金对贫困户圈舍建设给予补助,补贴标准由各地结合当地实际确定。

六、产业扶持脱贫平台

(一)融资平台。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提供“助农贷”、“助保贷”等信贷新产品,以及“风险补偿基金+经营主体+银行”、“担保基金+脱贫互助社+银行”、“产业脱贫担保贷款”等融资业务。拓展农业产业保险险种,扩大扶贫产业保险覆盖范围,降低产业扶持脱贫项目风险,优先保障贫困户参加农业保险财政补贴险种。对现有村级互助资金组织进行评估,对管理规范、运转良好的,通过脱贫资金补助、社会帮扶等方式进行支持。

(二)服务平台。组建脱贫技术服务团,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名专家、一名驻村干部、一个帮扶单位提供技术支撑、指导产业发展等,定期为每个贫困村开展技术培训,每个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每年至少接受一次技术培训。推行“科研试验基地+区域示范基地+基层推广服务体系+农户”的链条式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定期组织科技人员对贫困村开展农技推广和技术服务。

(三)营销平台。支持商业服务网点、农资交易配送网点、农畜产品交易网点建设,大力发展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

(四)项目平台。以乡镇为单位编制贫困村产业扶持脱贫规划,建立产业扶持脱贫项目计划,按年度动态调整,滚动实施。根据贫困原因和产业需求,逐户确定贫困户产业扶持脱贫项目,建立产业精准脱贫工作台账,落实帮扶责任人、扶持资金、扶持项目和工作进度。

七、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市委、政府负总责,乡(镇)部门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层层签订发展产业扶贫工作责任书,推进责任链闭环管理、无缝对接。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研究制订本部门、本单位开展产业扶贫的详细实施方案和产业发展计划,建立任务台账和责任清单,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人,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二)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例会机制,坚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析存在问题,安排部署下步工作。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数据平台建设,及时收集、发布贫困户基本情况、帮扶政策落实、扶贫产业发展等信息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完善督导考核机制,采取“一周一检查、一周一通报、一月一排名”的方式跟踪督导产业发展情况,发现问题限时整改,严肃追责。

(三)强化舆论宣传。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国家和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社会知晓度、透明度,动员全社会关心参与产业扶贫发展工作。坚持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脱贫攻坚政策宣传相结合,广泛宣传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弘扬勤劳致富精神,激励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